2024年底的時候,車狂之家推出新的產品 TR50SL 零式 DB,採用新的框體與花鼓
針對車輪的三個性能指標做優化

其實小索本來是沒打算細說的,畢竟車狂之家販售的是輪子整個系統,並非單單只有花鼓
不過這段期間有不少車友會問小索說?新花鼓的部份改了些什麼呢?
有興趣的車友可以繼續往下看
了解小索的朋友應該很清楚,車狂之家的目標就是讓
大家以遠低於大廠輪組的價格,買到同級甚至是超越一級輪的性能
所以在花鼓的設計上還是從剛性、重量、風阻三方面來著手
優化花鼓內部設計,平均提升剛性3%
這裡的剛性並非指的是花鼓本身的剛性,而是編成輪組後的側向剛性
在產品最早打樣初期,小索就針對同個輪圈、同個幅條、鋁頭,只有花鼓不同分別做剛性測試
(就是同樣的輪圈、幅條編在 舊零式花鼓 上測完剛性後再拆掉,換新的花鼓編好再測一次)
依當時的測試結果
前輪剛性 55.3 –>57.2 提升3.4%
後輪剛性 47.95–>49.2 提升2.6%
平均提升3%
維持原有的花鼓幾合與培林尺寸之下,重量下降13g

做出輕量的花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鼓耳縮小、培林改小,但這並不是好方法

碟煞的驅動與制動都是以花鼓中心為起點,需透過幅條去拉動(制動)輪圈
加大鼓耳如同加長扳手,增長力臂、讓發力更為直接
這也是為何零式的鼓耳比仿間的花鼓都來的大的原因
而培林的尺寸就更為直觀,改小的話會直接影響到本身使用壽命;所以零式還是維持1大1小的配置
雖然重量更輕的輪子也更能吸引人,但小索一直以來都認為好不好騎遠比賣相更為重要
目前實無計劃為了增加賣點而去設計一顆超小超輕的花鼓
封閉式鼓耳,提升花鼓空力性能

原本蔞空式的鼓耳改為封閉式的,概念上類似DTSwiss 180的公版花鼓與 DTSwiss 一級輪的花鼓差異

其實廠輪與手編輪的差異就在這,有些私有的設計是手編輪所沒有的(DT廠輪所用的花鼓是無零售的)
當然要說的是如此改動之下空力性能有多少提升?小索認為應是不如框體與幅條所帶來的影響;改動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換代做產品區格
剩下的細微更動就是與性能無關的
調整側蓋密合度,讓防水性更好

增加飛輪處側蓋的拆卸力道
小索做了個簡單的測試,拆卸力 16N–>34.6N 提升1倍有餘,
如此一來在有飛輪的情況下,可大幅度避免拆裝輪子時側蓋跟飛輪一起滑落
當然這個拆卸力道可能還是會因為花鼓使用狀況有所變動(如下影片,若有拆過DT花鼓的側蓋就知道小索在說什麼,有些徒手就能拔,有些要用到虎鉗)
增加飛輪座底部尺寸面積

這是為了要修正影片中飛輪擺動的問題
而這問題的原因是飛輪座底部的黏合環(adhesive ring)內徑過大

其實只要把黏合環(墊片內徑)換小一點的即可
而這狀況是早期 shimano 12s 飛輪才會有的,就小索手上的105飛輪來說:CS-R7100 有此問題,但到 CS-R7101 該問題已解決
也因為飛輪座底部尺寸不同,所以舊花鼓是無法安新的棘輪座的
上述就是 2025 零式 碟煞 花鼓的改動介紹
最後小談一下如何做出超越大廠性能的輪組
最簡單就是所有性能數據都能處於領先、自然就稱的上是一個超越大廠性能的輪組
那輪子的性能數據有哪些?普遍的認定有三個:重量、剛性、風阻
重量是每個輪組商都會公布的數據,也是輪子開發商最容易達到的目標
要留意的是輪子的重量皆有個誤差範圍,實際小索也看過不少廠輪重量誤差極大;在意輪重的人、入手前最好先跟業者詢問仔細
(側向)剛性大程度反應在抽車調性與過彎的穩定性,可惜的是絕大部份輪組商都不會公布這數據;而剛性與重量習習相關,輕量的輪子很容易做到,但又輕剛性又好的輪子難度就很高;剛性有要求的人需要多留意
風阻是最難提供的數據,而且影響該結果的變因很多,得出的值是一個”比較值”而不是一個”絕對值”;比方氣溫、溼度、壓力就是個變因,相同的車輪裝上不同尺寸的外胎結果也會有所不同、依條件不同結果也可能完全翻轉
好在目前有許多第三方單位都有提供測試數據,有些是免錢、有些要花錢;看的多了自然就能了解到什麼樣的框型、什麼樣的配罝會有好的空力性能
其實對消費者而言,重視哪個、選哪個就行了!